赛博朋克(Cyberpunk)

以下介绍出自《科幻世界译文版》2009年第5期编译于维基百科的《赛博朋克流派简介》一文(编译:方陵生):

『 赛博朋克(Cyberpunk,计算机朋克)代表了一个科幻小说的流派,以其主题多为“高级科技和底层生活”而著名。“赛博朋克”是由英文“控制论(Cybernetics)”的前缀(Cyber)和代表反叛生活方式的“朋克(Punk)”构成的混成词。赛博朋克一词最早出现在布鲁斯·贝斯克1983年发表的短篇小说《赛博朋克》的标题上。赛博朋克以一些尖端科技为题材,如信息技术和控制论等,再加上一些系统故障或崩溃以及社会秩序的剧烈变动之类的情节。

劳伦斯·珀森(Lawrence Person)曾写道:

赛博朋克的经典人物通常生活在未来,往往是一些处于社会边缘、与社会疏离的独来独往者,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对他们的日常生活产生巨大的影响,计算机数据信息无处不在,人体本身也发生变化,被植入各种高科技产物。

赛博朋克流派科幻小说的情节通常集中在黑客、人工智能和大型企业之间的冲突方面,其背景往往被设置在近未来的地球——而不是像艾萨克·阿西莫夫的《基地》(Foundation)或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Dune)那样,将时间设在遥远的未来或浩瀚的银河系中——通常是后工业时代的“反乌托邦”社会,文化的高度融合,以及一些意想不到的技术等等。这一流派作品具有黑色电影的氛围,并经常借用侦探小说的写作技巧。

赛博朋克流派的主要代表作家有威廉·吉布森(William Gibson)、尼尔·斯蒂芬森(Neal Stephenson)、布鲁斯·斯特林(Bruce Sterling)、帕特·卡迪根(Pat Cadigan)、鲁迪·拉克和约翰·雪利。许多有影响的影片,如《银翼杀手》(Blade Runner)和《黑客帝国三部曲》(Matrix trilogy),都可以看作赛博朋克风格和主题的影片。一些电脑游戏、棋类游戏以及角色扮演游戏,如《暗影狂奔》(Shadowrun),其故事情节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赛博朋克科幻小说和电影的影响。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一些时尚潮流和音乐也以赛博朋克为标识。动画片里也有典型的赛博朋克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光明战士阿基拉》和《攻壳机动队》。』

值得注意的是已经有人提出了“后赛博朋克”的概念。相比原先的赛博朋克,“后赛博朋克”的黑暗氛围和反乌托邦色彩更淡,同时也不特别表达对大型企业的反抗。部分人认为尼尔·斯蒂芬森的《雪崩》和动漫《攻壳机动队》等作品应该归入“后赛博朋克”而非赛博朋克。相关的争论这里不详细讲述,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检索“post-cyberpunk”的信息。

关于赛博朋克题材的文艺作品,知乎上曾经有人整理过一份名单:有什么赛博朋克的电影 动漫 漫画 小说 游戏?

这里再推荐几个我收集到的与赛博朋克有关的网站:

The Cyberpunk Project (很老的一个网站,有丰富的文字资料,包括电子版小说与论文,但似乎已经有十几年没更新过了)

Cyberpunk Forums (一个赛博朋克英文论坛)

The Cyberpunk Database (非常全面的一个信息网站,整理了众多与赛博朋克相关的影视、书籍、游戏、音乐的信息。)

此外还有像Reddit的Cyberpunk板块一类的大型社交平台中的子版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