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e Ultimate Matrix 观看笔记

作者:郭大路

(站主注:这几篇笔记郭大路曾经发表在如今早已不存在的MOV8论坛,后来被转载到百度骇客帝国吧。被转载到贴吧的帖子目前已经因为审查而残缺不全。除了曾经的影视论坛,作者也曾经将观看笔记发表在自己的和讯博客上,然而在2019年6月和讯博客突然显示系统维护而无法访问,直到现在和讯博客依然显示“正在进行系统维护”,没有任何开放的通知。现在这份记录是在和讯博客关闭前从作者的博客上搬运下来的。)

The Ulitimate Matrix 观看笔记 (1)

当华纳准备制作这套The Ultimate Matrix终极套装的时候,导演Wachowski兄弟希望能够做一点与众不同的东西,在他们眼中,那种演职员喋喋不休回忆拍片过程的花絮节目实在无聊透顶,于是他们提出了一个非常不传统的主意:自己不参与这套三部曲电影的解说,而分别请一组喜欢本片的哲学家和一组讨厌本片的影评家来制作两条评论音轨。他们认为自己公开讨论影片的意义难免教条主义,而影片所激发的讨论和议论反而有趣得多。他们希望通过双方论点的对比来让观众找到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充分给予观众“选择”的权利。

虽然很多人对他们的这种做法不以为然,甚至对套装中没有出现导演自己的解说而失望不已,但我倒觉得这个主意挺棒的,能够看到正反双方不同的观点,再对比一下自己之前形成的一些观点,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当然我也非常希望能够听到导演们自己的解释,可惜他们既然不愿意,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在这套DVD套装中,Wachowski兄弟有一个简短的导读,他们说如果不是时间和空间不允许,还想再加上讨厌本片的哲学家和喜欢本片的影评家的评论,的确是很有创意的想法,在DVD历史上,他俩的这一举动恐怕是前无古人的。

因为太熟悉影片的情节甚至是微不足道的细节了,所以我没有再次观看影片本身,而是首先选择了哲学家的这条随片评论来观看,今天这篇笔记就是关于The Matrix第一集的这条哲学家评论音轨。两位哲学家Cornel West和Ken Wilber都是Wachowski兄弟的朋友,Cornel还参加过The Matrix Reloaded和The Matrix Revolutions的演出,两部续集中的West议员就是他扮演的,而Ken则在前段时间与Wachowski做过一次公开的讨论,我曾翻译了他们的讨论内容。这二位都非常喜爱The Matrix三部曲电影,都对之有着站在哲学角度思考的独到见解,他们在评论中不断地引经据典,从苏格拉底到摩尼教,从《爱丽丝梦游仙境》到《绿野仙踪》,整个评论大多在根据影片情节探讨何为虚拟何为真实的哲学问题,内容十足,非常精彩。两位大师在观影中看到精彩段落时,也是大声喝彩直呼过瘾,有时甚至会开一些小的性玩笑,比如他们说Neo与Trinity初次见面时在想怎样上床等等,另人莞尔。

Ken Wilber一开始就提到一个重要的观点:你需要站在一个整体的高度来分析每一个局部,整体把握得越好,局部的细节才能分析出更准确的含义。在他看来,单看The Matrix本身,就是一个简单的二元论电影,Matrix之中的都是坏人,Matrix之外的都是好人,善与恶界限分明。这非常符合美国人的世界观,所以当他们面对呈现多元化思想的续集时难以接受。Ken指出,当你看完整个三集电影再回头来看第一集,你会发现它已经深藏着许多在二、三集中才逐渐展现出来的含义。事情并不象表面上看起来的那样,这也正是The Matrix要告诉我们的。比如他特别提到了Morpheus这个人物强烈的教条式独裁,这种独裁本身就是与自由的定义相违背的,而Oracle这个角色属于Matrix的内部,但她又在帮助着Matrix外部的人们反抗Matrix。这些内容都是逐渐在续集中展现开来,呈现出多元化的思想。

Cornel West是个对东方哲学深有研究的人,他在评论中多次提到了东方宗教的教义在影片中的体现。比如他解释Trinity这个名字的含义时说,除了圣经中的三位一体外,佛教也传说释迦牟尼有三个身体,分别代表了身、心、灵(Body、Mind、Spirit),是佛祖的三个位格。体现在影片中,则是Zion、Matrix和Machine City。在小孩的汤匙这一段中,他更是引用了六祖慧能的这个经典故事:两僧论风幡动,一说是风动,一说是幡动,相争不下,慧能插言曰:“既非风动,也非幡动,而是心动。”

他们在Neo与Trinity一起去救Morpheus这一段时的讨论也非常有意思。他们说The Matrix三部曲电影最棒的主题之一就是The One的雌雄合体性,是Neo和Trinity雌雄合体共同完成了救世主的使命。东西方很多教义的最至高无上的形象象征,都是雌雄合体,代表了阴与阳的平衡。

总之这是一条十分精彩的评论声轨,值得花时间细心品味。接下来我将继续观看第二、三集的哲学家评论声轨,然后再回头来看可能更有趣的影评家评论,这个系列的笔记还将陆续发出。

The Ulitimate Matrix 观看笔记 (2)

今天记录的,是The Matrix Reloaded哲学家评论音轨的观看过程。这一集的评论音轨听得很累,虽然有三区字幕的保证,但大段大段的哲学讨论依然是极为考验消化能力的,不过这跟The Matrix Reloaded电影本身的风格倒是非常符合,这部电影同样不是看一遍就能轻易看懂的,从表面上看来是简单二元论的第一集到突然呈现大量多元化思想的第二集,很多渴望看到很单纯的善恶交锋的观众逐渐在电影中迷失。Cornel West和Ken Wilber的评论音轨能为观众理解这部电影带来一些思考上的指引,让我们来看看他们都讨论了些什么。

在评论中,Ken Wilber一再提到三部曲的核心思想:身体、思想和灵魂。蓝色(Zion)代表了身体,绿色(Matrix)代表了思想,金色(Machine World)代表了灵魂。在第二、三集中,机器是由光组成的生命,而不只是人们原本认为邪恶的东西,三个世界的关系在发生转变。那些机器向下挖掘进攻Zion并不一定就是坏事,从Matrix中被解救到Zion也不代表你就自由了,Zion同样在依靠着机器来生存。在第一集末尾Neo进入Smith身体时,Smith就变成了一道光芒,而之后只要Neo与Smith搏斗,Neo就找不到光,无法找到The One的完整性,所以最后当他意识到这一点,与Smith在强光中合而为一,才是救赎发生的时刻。

West和Wilber在一开始就对影片的特效赞不绝口,称影片中的特效本身就是真正的艺术,当看到Neo“doing Superman thing”的时候,他们更是讲解了一大通尼采的超人理论。Neo与100个Smith的大战,则伴随着二位哲学家大谈叔本华哲学、大谈生命的目的性和选择性、大谈自由意志和无选择觉醒。

对于那场很多批评家认为过于冗长且毫无意义的山洞狂欢,Wilber和West认为这一段落是对身体的沉思与庆祝。根据笛卡尔等人的说法,身体本身就是一个机器,而现在却诉诸于身体来对抗机器,同时这场庆典也是对各种有色人种的颂扬。与庆典同时发生的Neo与Trinity的性爱,则表现了Neo在自身成长过程中寻找着一种确认感,Neo一直存在对自身的疑惑,如果他是The One,他怎么知道呢?Oracle不能告诉他,Architect也不能,能给Neo带来确认感的东西,就是爱。他们用爱来度过风雨完成救赎,Neo与Trinity共同踏上The One的这段旅程。

Oracle在第二集出场是整套电影的一个关键点,Ken Wilber认为Neo与Oracle对话的几分钟能区分出真正了解这部电影跟无法了解电影主旨的观众,观众若不能跟上电影的步伐,就会在这里迷失。从这里开始,机器世界变得更为复杂更为深奥,帮助人类的Oracle本身就是来自机器世界的程序,再也不能简单地用二元论来看待机器世界,它代表了我们还不了解的某种灵魂形式,即使是天使(Seraph),也是从机器世界中来的。Oracle对Neo说:“The only way to get there is together”,因此,从这里开始,电影的主旨进一步呈现:机器和人类都在同一条船上,“我们都在一起”,他们要么一起被解放,要么全部无法被解放。“这个场景远比之前的场景复杂深远得多,”Ken说,“如果我对Wachowski兄弟的处理方式有所批评的话,那就是这里一下出现这么多的资讯,很多人都无法跟上”。这么多的资讯一下都丢给了观众,你不禁会问,Oracle身为机器世界的程序,她到底拥有多少自由意志和选择的权力?

对于Smith不断复制自己的做法,Ken认为这是导演半开玩笑的一种处理方式。Smith在第一集中说他不喜欢人类的原因之一,就是因为他们象病毒般不断地繁殖,而在他自己进化的过程中,他变得越来越象人类,也象病毒般地不断繁殖,这真是一个讽刺。Neo与重生的Smith见面,这个时候他们都陷入迷惑之中,Smith说“You destroyed me,you set me free”,同时又说“We’re here because we’re not free”,他们二人之间的复杂关系,他们之间的相互解放是三部曲中最复杂的部分之一。

接下来Neo与Merovingian的会面,Ken认为这是Neo在学习世界上的现象论,这是Neo的任务之一。他有觉醒的认知,但得籍由直觉、理性和权力的旅程才能了解,Oracle代表的是女性直觉,Architect代表的是男性理性,而在法国人Merovingian这里,Neo上了一堂关于权力的课,因果与权力、命定论与意志论两大哲学观在这里形成了冲突。接下来的大厅打斗与公路追逐依然让两位哲学家大为赞叹,同时他们指出,影片中的这些特效动作都包含着一定的思想,Matrix代表了Mind,Neo在Matrix中的战斗都是思想的战斗,比如Merovingian大厅之战就代表了权力之战,而Neo与Smith持续不断的搏斗则是无选择与选择之间的战斗。他们认为影评忽略了这些特效的意义,没有一篇影评真正了解到了这些特效所隐含的广泛本质。

两位哲学家的讨论在Neo会见Architect时达到了高潮,两位层出不穷的哲学讨论为这段理解起来比较困难的场景做出了非常有力的解释,整段对话滔滔不绝极其精彩。Ken Wilber再次强调,你必须看完三部电影,才能理解他们的意义,大部分影评只专注于片段的对话而忽略了对话的丰富涵义,他们只是太习惯于看一般的动作片,看那些“愚蠢又白痴”的动作片。Cornel West亦表达了对大多数影评的不满,他认为大部分影评人都是肤浅大众化的发声管道,而不是像苏格拉底一样探讨实质理解度的人。“如果那是你想看的电影,就不要来看The Matrix”,Ken Wilber说道。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Cornel West所扮演的West议员在Zion议事大会上说:“你不必了解,只要奉命行事”,Ken开玩笑道:“这是很棒的台词!这是具有奥斯卡奖水准的演技!”,West大笑。

The Ulitimate Matrix 观看笔记 (3)

伴随着哲学家评论音轨观看The Matrix Revolutions依然是一次有趣的旅程,Cornel West和Ken Wilber继续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他们对影片的理解。我相信他们的很多解释是跟导演Larry Wachowski和Andy Wachowski的本意相吻合的,因为他们也经常跟Wachowski两兄弟进行这些哲学上的讨论,他们这次做评论的观点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导演自己的观点。

影片一开始另人眼花缭乱的混沌图形变换到Mega City,他们解释说这表现了宇宙大爆炸到Matrix的过程,这也是导演兄弟想要在影片开头表现的东西,对这套宇宙大爆炸的理论,Larry Wachowski与Ken Wilber进行过更为详尽的讨论,你可以在他们的“The Many Meanings of The Matrix”( 英文原文 / 我翻译的中文 )中读到。Ken Wilber说在这一集中,Zion、Matrix和Machine三个世界在持续且非常快速地变化和演进,Neo随着对Matrix的更新的了解,他逐渐知道自己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在每一次战斗中所学到的教训都使他得以适应这个在逐渐改变的世界。三个世界依然是分裂的,依然在互相攻击,Neo要成为The One,就得找到新的方法让大家团结在一起。两位哲学家表达了对Wachowski兄弟的敬意,认为这需要很高的智慧与热情的投入才能达到这种程度,这不只是一部没有思想的单纯的科幻动作片。Ken认为那些批评者说“这些都是拼凑的瞎掰的”只是反射性地做攻击,如果他们能以智慧的角度来看,那么能更了解第二、三集在说些什么。他批评说大多数的影评人都“太懒”了。

West提到,Neo在影片中说了很多次的“我不知道”,这是很罕见很有深度的,要知道Neo可是The One,他却常把“我不知道这个,我不知道那个”挂在嘴边。West说Neo不想隐瞒他也有所不知的事实,这是东西方玄学对无知的一种典型观感,当你真的敞开心灵,当你真的想被灌注神的爱或神的启示时,你就得先放空自己的思想,呈现出初学者的心态,自愿地说“我不知道”,只有呈现出最纯真的思想,才能真正地学习。这也是Neo得以持续学习并从教条中解放的基础。

两位哲学家对于Neo与Smith之间关系的讨论非常之多,贯穿了整个影片。Smith是Neo必须整合的特定因子,他们是一体两面,正如Oracle所说“他就是你的另一面”。影片表现他们之间持续不断的战斗并不代表一方会赢而另一方会消失,他们唯一能整合的方式,就是双方必须互相包容相互渗透合而为一,才能得到完全的解脱完成救赎。在我们每个人的成熟过程中,势必要与我们内在的另一面不停地抗衡,这就是导演兄弟想要让世人了解的,如何面对死亡,如何面对我们灵魂深处的自我交战。Neo从“我能感觉到他们”开始从人类世界进入机器世界,而Smith则从Matrix世界进入人类世界,他们之间、三个世界之间的持续交流在影片中不断出现。Neo在去往机器世界的途中眼睛瞎了,这是身体上的,但他能看到一个由光形成的机器世界,一个微妙的万物之源的世界,那将是团结、整合与疗伤之处,Neo籍由他精神上的身躯看到他即将掌握的融合的关键因素,这一点,对全面地理解三部曲非常重要。

在Neo与Trinity一起去往机器世界的旅程中,他真正地开始启发自己拥有的灵魂,他真正的面对死亡与复活,在光芒的世界中持续的战斗,敞开地投入更多元的空间,一个Body、Mind、Spirit的空间。两位哲学家把Trinity的死看作一种重生,Neo最后也死了,但他们又重生了,在更高的层次中相聚,不再回Zion,不再回Matrix。Neo最终变成了一道光,从某个角度来说,他变成了一种性灵,他的死使自己得以脱离并使演进中的三个世界得到解放和转变。West提到,Wachowski兄弟的爱情观就是一种自我牺牲自我降服,以牺牲和臣服的方式合而为一,一方面是自我牺牲,另一方面也是重生,情欲和爱情抽象地升华至极致。

West与Wilber目瞪口呆不时赞叹地观看着Zion之战和最后的Matrix之战,当Smith将Neo打翻在大坑之中,并说出一大串“Why Mr. Anderson”时,West说这是最关键的时刻,是有“王者性质”的时刻,是灌输思想的时刻,我们一路看着他们的战斗和变化,到这里达到了高潮。Neo通过不断的自我苏醒和自我解放,最终意识到阴阳终需融合的不二法门。按照老方法来诠释,Neo只要杀了Smith就好了,但这显然不是Wachowski兄弟要表达的,所以Neo最终敞开自我,毫不抗拒地让Smith进入自己合而为一,在这一刻机器就会停止对人类的攻击,而光芒也将笼罩在三个原本对立的领域。在最后一刻,Neo同时在三个世界变为一道光芒,这是真正回到The Source的时刻,整个世界都已经获得了救赎。   在影片的最后,Ken Wilber和Cornel West对这次评论做了总结,并再次强调了在第一集开始就提出的观点,Ken说:“我要大声对评论家说,不去了解整个三部曲,你就无法了解The Matrix”。两位哲学家谈着他们所了解和熟悉的Wachowski兄弟,一直侃到华纳的标志出现。感谢他们对整套电影做出的精彩的解释。

The Ulitimate Matrix 观看笔记 (4)

本来打算在随哲学家评论音轨观看三部曲之后接着随影评家评论音轨观看,但这几天感冒精神不佳,估计自己难以跟上三个影评家的节奏,于是转而收看比较轻松的三张Revisited花絮碟。

The Matrix Revisited是华纳于2001年单独发行的一张幕后花絮DVD节目,它再次出现在The Ultimate Matrix Collection中,不过经过了重新的包装,这主要体现在菜单制作和额外花絮上。主节目依然是长达两个多小时的The Matrix Revisited,这个节目记录了The Matrix从最初的剧本创意到拍摄制作再到上映的方方面面和点点滴滴,这也是这个套装中导演Wachowski兄弟出现得最多的一个节目,不仅能看到他们在拍摄过程中事必躬亲的状态,而且能看到他们坐下来谈这部电影。在其他几碟的花絮中再难见到他们的身影。这张碟除了这个主打节目外,还收录了一些额外的短片,这些短片都是曾经在老版The Matrix和The Matrix Revisited中出现过的,比如“Take The Red Pill”中的两个短片“What is Bullet Time?”和“What is The Concept?”是曾经在99年版DVD中出现的彩蛋内容,“Follow The White Rabbit”则是99年版DVD伴随正片出现的9段小白兔花絮,这几个节目在老版中均没有中文字幕,这次终于有了三区官方中文字幕。其他短片则来自01年版The Matrix Revisited中“Go further”中的内容,但其中“What is to Come?”、“What is Animatrix?”、“Whatisthematrix.com?”和“The True Followers”没有再收录。

The Matrix Reloaded Revisited和The Matrix Revolutions Revisited则是两张全新的花絮碟,这两张碟不再象The Matrix Revisited那样一个记录片从头到尾的讲述拍摄过程,而是各自分成了多个主题,每个主题下又包含了多个子项。The Matrix Reloaded Revisited中的重头戏是“Enter The Matrix”,它收录了23段共40多分钟为Enter The Matrix游戏而拍摄的电影片段,由Wachowski兄弟导演,电影中的原班人马出演,它以Niobe和Ghost为主角展现了与The Matrix Reloaded同步发生的一些旁支情节。曾有人抱怨导演没有在这次的DVD套装中把这二十多段情节剪辑进正片当中,我想他们恐怕是没有看过这些片段的,因为它们是完全随Enter The Matrix游戏而发展的情节,除了少数几段外,是很难硬生生的与The Matrix Reloaded正片进行融合的,那会破坏影片的主体结构和叙事的流畅性。“I’ll Handle Them”这个主题则讲述了Merovingian大厅之战的拍摄过程,在建造这个富丽堂皇的带有中世纪法国贵族风格的大厅的过程中,有些细节是很有意思的,比如墙上的壁画、雕像的脸部、各种冷兵器的设计等等,在这里还有个短片专门讲述中国武师Chen Hu的一天,能让我们了解这些幕后特技人员的生活和工作。高速公路追逐戏是The Matrix Reloaded的重头戏之一,“Car Chase”这个花絮也是以大篇幅介绍了这段追车戏的排练和拍摄过程,影片的另一重头戏Burly Brawl则在“Unplugged”中进行了详细分解,我们可以在这两个比较长的花絮节目中了解更多虚拟拍摄的技术细节,还能看到袁和平的专访。“Teahouse Fight”是茶室中Neo与Seraph比武一段的拍摄花絮,其中专门介绍了扮演Seraph的中国演员邹兆龙,“The Exile”则对Merovigian、Persephone、Keymaker、小Sati和Trainman等角色的扮演者进行了采访,还有一段则是专门讲解Neo与Architect的会面场景,在这个花絮中,视效总监John Gaeta明确指出这个场景中的电视墙就是第一集中出现过的电视墙,而这个电视墙中使用的一些有趣的画面也在花絮中有所展示,比如斯大林、希特勒、布什等历史人物的照片,比如专门拍摄的Neo在Matrix中小时候的镜头,非常有意思。而为三集电影录制评论音轨的哲学家Cornel West教授也不忘出来给大家解释一下这个场景背后的哲学意义。

The Matrix Revolutions Revisited这张碟对两部续集电影的制作团队做了更多更完整的介绍。“Crew”这个单元里分别介绍了艺术部门、爆破部门、灯光部门和摄影师,“Aftermath”这个单元则分别介绍了作曲、剪接、音效和特效部门的工作,通过这些短片我们能了解到这部电影的制作是如此庞大,有如此多的工作人员分工合作共同打造着这部伟大的电影。“New Blue World”这个主题下的五部短片则详细介绍了Zion城中的方方面面,比如Zion一共分为多少层,每一层主要用来做什么,让观众对Zion的地理环境和构造有了更深的了解。“Hel”、“Siege”和“Super Burly Brawl”这三个主题则通过多个短片讲述了地狱俱乐部、空港大战和Neo最后一战的拍摄制作过程,这些花絮都与2003年上半年发行的那套第三集DVD中的花絮不相同,比如Super Burly Brawl,在以前那张花絮中着重讲解了前半段的雨中和空中打斗,而这次则着重讲解后半段在谷仓和大坑中的打斗,对Neo的超级一拳“Superpunch”更是进行了详尽的分解。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曾经在最初定为饰演Zee一角但因飞机失事而不幸去世的歌手Aaliyah,她出演的镜头出现在“Siege”单元中,虽然只是匆匆一瞥,但依然让人叹息不已。

The Ulitimate Matrix 观看笔记 (5)

“The Roots of The Matrix”这张碟中包含两个各长一小时的重要节目:“Return To Source: Philosophy & The Matrix”和“The Hard Problem: The Science Behind The Fiction”。前者从哲学的角度分析了The Matrix系列电影的众多含义,多位哲学家、大学教授和作者悉数登场,不断引经据典,探讨三部曲电影的哲学意义,他们谈到的很多话题在我们以前的一些讨论中也或多或少提到过,所以听来甚是亲切,它也为两位哲学家所做的随片评论做出了更多的补充,绝对是Matrix迷们不可错过的节目;后者则从科学的角度探讨了人工智能、机器人、人类思维研究等方面的问题,多位人工智能科学家、生物科学家、科幻小说作家和网络游戏制作者畅谈他们对科技和AI发展的看法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这张碟还有一个同样精彩的彩蛋,彩蛋中的7个小片段也分别是Return To Source和The Hard Problem的补充,比如“The Writer’s Journey”一书的作者Christopher Vogler伴随The Matrix的电影片段来讲述英雄故事的写作模式,哲学家分析剧中人物名字和车牌号的含义,圣杯和Merovingian的传说,机器是上帝而Smith是耶稣的说法,科学家演示讲解分子重组机器人和纳米科技,等等,这些小片段都给我们带来更多来自影片内外的不同体验。

“The Burly Man Chronicles”是一个九十多分钟的记录长片,它按时间的顺序跟踪了The Matrix Reloaded和Revolutions两部续集电影的前期准备和长达276天的拍摄过程,主要是从现场拍摄的角度来反映导演、演员、特技人员和其他职员的工作情况,算是The Matrix Reloaded Revisited和The Matrix Revolutions Revisited两张花絮碟的另一补充。Burly Man是两部续集的项目名称,我以前也介绍过,在Revolutions车站追逐的这场戏中,可以看到一幅“The Burly Man”的电影广告,Wachowski兄弟自己的漫画公司也叫Burly Man Entertainment,他们最新的漫画书是“Shaolin Cowboy”和“The Matrix Comics: Volume 2”。在这个记录片的观看过程中,还陆陆续续出现了20多只小白兔,这也算是The Matrix系列DVD的传统项目了,跟随这些小白兔,我们将看到某一话题或某一人物的更多细节。比如专门介绍概念画家的小白兔、专门介绍Cornel West教授饰演West议员的小白兔,专门纪念911、纪念歌手Aaliyah、纪念Oracle的扮演者Gloria Foster的小白兔。这些小白兔加起来也有一个多小时的长度,所以我花了三个多小时才算完整看完整个记录片,的确很过瘾。

“The Zion Archive”则是一个大的资料馆,这个资料馆中收录了大量的概念图、故事板、人物和场景设定图,同样是Matrix迷不可错过的一张碟。它分为了 “Storyboards”、 “Characters” 、 “Ships”、 “Machines” 和 “Sets” 五大块,在故事板中,我们可以看到几十个场景用艺术图和分镜图连续播放出来,另人印象极为深刻的是Neo与Smith最终决战的这个故事板,从头至尾的分镜图巨细无遗,几乎与最终的电影场景一模一样,精彩异常。“Ships”则将Zion所有13艘飞船的情况呈现在我们面前,概念画、设计图和三维模型应有尽有,我们比较熟悉的是Neb、Logos和Hammer这几艘,还有好多都没有在电影中出现过。这张碟除了Zion Archive这个资料馆外,还收录了三部电影的大部分剧场预告片和TV预告片,以及The Matrix和The Matrix Reloaded中两首歌曲的MV。此外,Rave Reel这个节目则在“Navras”这首歌曲的梵文歌声中,连续播放着概念画、分镜图和CG制作的半成品画面;而The Matrix Online Preview则演示了这部即将上市的大型网络游戏。

这三张内容丰富的花絮碟形成了The Matrix Experience,正如标题Experience,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给予了我更多更深层次的Matrix体验,也让我更加地热爱这套电影并更加地敬重创作出它们的制作团队。我很少会对DVD花絮重复地观看,但我想这套Ultimate Matrix中的花絮肯定会不时装进我的碟机,就象01年的The Matrix Revisited已经被我反复观看了三、四遍那样,它们能为我带来许多不同于电影的乐趣和回忆,能够拥有这套终极DVD套装,真的是一件很快乐的事。